朝霧記邀大家讓歷史走入生活 五大閱讀眷村的方式

2020-11-06 18:30

方式三: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賦予在真實世界中消逝的事物一個重獲新生的可能,如同作家吳明益在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中建構了一個永不消失的中華商場般。《朝霧記》三件地景公共藝術作品透過建築、設計、當代藝術的方式,為消失的老眷村重新賦予新的詮釋和生命。




※推薦書單:《臺北人》、《回家》、《水滸傳》、《想我眷村的兄弟們》、《租書店的女兒》、《台灣人在眷村:我的爸爸是老芋仔》、《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單車失竊記》、《最好不過日常:有時台北,有時他方》




※推薦電影:《搭錯車》、《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小畢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風雨操場》、《又見操場》、《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菜刀的六個朋友》、《黑皮與白牙》

方式五:信息交換

設置於森大青鳥與Moobooks沐本學研社的信息交換站,規劃記憶留言、眷村選書、展覽故事介紹,邀請曾居住於眷村的年長一代留下自己的故事,年輕一代分享觀展的心得,透過這些紀錄,讓眷村文化以不同方式延續下去。




如同李俊賢老師說的,「文化它本來就一直滾動、一直累積,所以我們要想想累積到我們這個時間點的時候,我們希望為它累積一些什麼東西,我們下一代再談到眷村這個議題的時候,他會看到什麼事情、他會聽到什麼東西,對他來產生什麼樣的意義。」

眷村在眷村文學作家張啟疆心裡不同時期的意義,正好說明了這種文化的滾動性,從地理上的眷村(住所),到心理上的眷(戀)眷村、六福村(人事時地物心),後來變成柳暗花明又一村、共有的不老村。身為眷戶的他認為,很多事物的流逝我們無法抵抗,如同眷村地景,但如何將其轉換形式留存下來是此刻的我們可以做的。


民生公園公共藝術作品《共圓風簾學習裝置》
民生公園公共藝術作品《共圓風簾學習裝置》


成功國宅公共藝術作品《時空種籽計畫》
成功國宅公共藝術作品《時空種籽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