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城鎮之美,美國16座城市的藝術再生

2011-09-16 16:00

文/池冰蕙整理報導

 

想起城市的藝術再生,不難想到台灣的高雄駁二特區、台南海安路藝術造街、台東鐵道藝術村等地,許多的藝術家齊聚創造出更多可能,追求生活中的品質與藝術;旅美藝術家池農深多年來在美國各地駐村,走訪藝術小城,發現藝術活動的確為城市帶來轉變,故將其中16座城市集結成書,並希望台灣能汲取這些成功的例子,讓各城市也能遍地開花。


貧民窟變身自給自足的社區-賓州費城德國村。(圖片提供/La Vie)
貧民窟變身自給自足的社區-賓州費城德國村。(圖片提供/La Vie)


19世紀中期,美國都會區房價升高,許多藝術家便前往三、四線城市持續藝術創作,打造出一塊塊藝術的處女地,讓看來不切實際、不能做為經濟發展主力的藝術生活,重新為小城帶來生機。如藝術家葉蕾蕾,用16年改造了費城北部黑人社區;原本荒廢的加州小鎮孟都西娜,現今每年的音樂節可吸引上萬人參加;加州米爾谷電影節每年有多達200位電影製作人參與盛會,導演李安也是從此開始嶄露頭角;佛蒙特州小鎮強生擁有全美最大的藝術村,每年接待超過600位的藝術家,這些城市不同於大城市的夢想,都因為藝術而擁有自己的新特色。


眾星雲集的夢幻之城-卡梅爾。(圖片提供/La Vie)
眾星雲集的夢幻之城-卡梅爾。(圖片提供/La Vie)


《嚮往之城─慢食者與藝術家的16座城市再生運動》作者池農深曾以《葉蕾蕾傳奇》紀錄片榮獲第51屆哥倫布國際電影電視節銅牌獎,她在書中將自己近三十多年駐村的經驗,精華呈現城市再生的過程,打造「生活即藝術」的悠遊氛圍,盼民眾也能在感受舒適的人文情懷之餘,對藝術與城市的發展有更深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