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語言的表演,2010韓國的律動

2010-10-01 10:10

無聲勝有聲!韓國為了最具代表性的無言劇表演而舉辦的《2010 韓國的律動(Korea In Motion)》,至今已舉辦第五屆,邀請各國旅客到韓國欣賞全球知名的無言劇作品,今年的活動自10月16日起到31日止,外國旅客可免費參觀演出的邀請作品。


無聲勝有聲!韓國為了最具代表性的無言劇表演而舉辦的《2010 韓國的律動(Korea In Motion)》,至今已舉辦第五屆,邀請各國旅客到韓國欣賞全球知名的無言劇作品,今年的活動自10月16日起到31日止,外國旅客可免費參觀演出的邀請作品。

-->


《2010 韓國的律動》是屬於無言劇的表演。(圖片提供/韓國觀光公社)

《2010 韓國的律動》在首爾市區常設公演場、國立中央博物館敞開之院及大學路馬羅尼埃公園等地舉行,可欣賞到作品如下:投資60億韓元製作,把韓國感動以舞蹈、打擊樂、B-Boy及Martial Arts 等方式傳達的花的傳說(Legend of Flower);唯一由女性組成的打擊樂組,曾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獲得好評的貓鼓秀;已演出超過800場的畫家描繪塗鴉秀(Drawing Show);結合B-Boy及美麗優雅的舞蹈的Baby(Battle B-Boy);描繪春香及李夢龍之愛情故事的韓國傳統歌舞劇-Miso美笑;由藝人參與表演的板(The Pan)是韓國最大衆化的遊藝公演;愛就跳出來(Sachoom)是無言劇形態的DanceCal;以國樂基礎的絃樂及充滿男性魅力的打擊樂之公演-Fanta-Stick。


《2010 韓國的律動》在首爾市區常設公演場、國立中央博物館敞開之院及大學路馬羅尼埃公園等地舉行,可欣賞到作品如下:投資60億韓元製作,把韓國感動以舞蹈、打擊樂、B-Boy及Martial Arts 等方式傳達的花的傳說(Legend of Flower);唯一由女性組成的打擊樂組,曾在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獲得好評的貓鼓秀;已演出超過800場的畫家描繪塗鴉秀(Drawing Show);結合B-Boy及美麗優雅的舞蹈的Baby(Battle B-Boy);描繪春香及李夢龍之愛情故事的韓國傳統歌舞劇-Miso美笑;由藝人參與表演的板(The Pan)是韓國最大衆化的遊藝公演;愛就跳出來(Sachoom)是無言劇形態的DanceCal;以國樂基礎的絃樂及充滿男性魅力的打擊樂之公演-Fanta-Stick。

-->
「Miso美笑」韓國傳統的歌舞劇。(圖片提供/韓國觀光公社)
「Miso美笑」韓國傳統的歌舞劇。(圖片提供/韓國觀光公社)


在邀請作品方面,則是以“有趣的打擊樂“為概念,描述爲重新啓動節奏工廠壞掉的齒輪,工廠員工努力奮發的無言劇Fun Percussion及為尋找治療“失去笑容之病“秘籍的書籍,表現出無言劇所有表演方式的THE CHASER。

今年也首創 KOINMO (Korea in Motion)Day,只要在慶典期間的每個週末(週五~週末) KOINMO Day花費US$10,即可觀賞一整天的公演作品,喜愛表演藝術的朋友能一次欣賞到多樣化領域的表演。即日起可透過韓國觀光公社網站(www.visitkorea.or.kr)預購。



  • 相關連結

  • 韓國觀光公社網站:http://www.visitkorea.or.kr

     




  • 相關新聞

  • 韓國遊藝,迎接最古老的端午祭禮
  • http://www.tripass.net/article/5481&blog=3&post=686

  • 手採原味,深層體驗在地韓流風
  • http://www.tripass.net/article/5694&blog=3&post=906

  • 投壺、踢毽子、變身大長今,韓國傳統活動免費體驗
  • http://www.tripass.net/article/5091&blog=3&post=292



  • 延伸閱讀:日本 河口湖ミューズ館





  • 相關新聞

  • 韓國遊藝,迎接最古老的端午祭禮
  • http://www.tripass.net/article/5481&blog=3&post=686

  • 手採原味,深層體驗在地韓流風
  • http://www.tripass.net/article/5694&blog=3&post=906

  • 投壺、踢毽子、變身大長今,韓國傳統活動免費體驗
  • http://www.tripass.net/article/5091&blog=3&post=292



  • 延伸閱讀:日本 河口湖ミューズ館


  • -->
    點擊看【日本 河口湖ミューズ館 】景點介紹
    點擊看【日本 河口湖ミューズ館 】景點介紹


    →按這裡:看更多旅遊新聞


    →按這裡:回景點家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