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慢時光】品茶一壺京都小調──衛屋茶事

2013-11-17 10:00

文/TRAVELER Luxe旅人誌 
 
從富北街的小巷子鑽進去,視線延展開來是一排黑瓦灰牆的日式連棟建築,中間平房的牆壁上掛上一塊方底圓字的刻印,上頭大大的印著「衛」字,這裡就是衛屋茶事。
 
小心翼翼地拉開木頭拉門,在玄關脫鞋後,再拉開一道木門,裡頭鋪滿了藺草編製的榻榻米,這就是衛屋茶事,最多可以容納10席座位,大家隨興地坐在有枯山水圖樣的坐墊上,享用擺放在黑色矮茶几上的茶點。
 


老闆劉上鳴現場刷起抹茶。(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老闆劉上鳴現場刷起抹茶。(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我們到的時候,還未到店舖開張時間,老闆劉上鳴正跪坐在榻榻米上,低頭仔細地擺正坐墊與茶几的位置、確認彼此之間的距離。連遠觀的我都可感受到他屏氣凝神地關注每件小事,散發若非真正喜愛的人做不來的專注。
 
這樣對美的堅持,反映在店裡各個角落的空間布置上。迷戀京都閒適自在的氛圍,與當地人尊重大自然、傳統技藝的生活智慧,劉上鳴在店裡運用大量的京都元素,讓人有如身處京都民宅中。
 


濃濃京都風味的建築外觀。(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濃濃京都風味的建築外觀。(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傳統智慧的自然建材

由於平常喜歡欣賞各地建築特色,劉上鳴發現京都很擅長自然建材、運用傳統智慧與大自然相處。例如,京都屬於夏熱冬冷的盆地氣候,當地人便在夏季將拉門換成蘆葦編成的葭戶,既通風又涼快,冬天則換成玻璃或紙門。而這些器物製作都得仰賴老師傅的技藝,也讓京都傳統工藝就此流傳下來,綿延出新的生命力。
 
這樣的特質與台南古都相仿,「在台南很輕易就能觸摸到以前的生活習慣。」劉上鳴說,台南本身有個很獨特的步調,走在這邊不用太刻意融入當地生活,自然而然就會沉浸在裡面。且有很多房子和老舊街區保留下來,也能感受當地人尊重傳統的用心。
 


製作抹茶的茶具。(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製作抹茶的茶具。(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劉上鳴秉持同樣的想法,整排老房子的樑柱結構都是用榫接,年長日久,有些木頭難免剝落,但無損整棟建築的結構。劉上鳴解釋說,由於衛屋茶室是三連棟屋舍的中間棟,連棟房子因為跨距較長,所以樑柱會做得比較粗,反而比較堅固。當初接手時有上去天花板查看過,結構都是完好的,只是前任屋主曾大幅裝修過,將原先的門窗換了。劉上鳴便特意去找和主建築同時期的門窗,讓整體感覺更一致。
 
除此之外,由於這排三連棟屋舍的歷史約八、九十年,當初還沒有磚頭水泥。因此內部骨架採用日本最傳統的建材:竹子。當初劉上鳴在做冷氣出風口時,便選擇角落一處,將外層泥土剝落下來,特意顯現出原有的竹子格柵骨架,散發出一絲古意,也讓店內素材更加多元。
 


最多可容納18人的室內空間。(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最多可容納18人的室內空間。(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含蓄的和風情調

整間茶室以黑白為主調,天花板與櫥櫃、樑柱皆特意漆上黑色,就連包覆榻榻米的布邊也刻意採用黑色,營造出古典素雅的風格。茶道具的櫃子和茶具樣式也以簡樸為主,沒有不必要的裝飾。角落擺著一張木桌,上頭陳列著日本雜誌與書籍。
 
往外頭看去,是一幅枯山水的景。以石頭代表海上的島,沙面的紋路代表流動的海水,上頭的松樹則為島上的森林與巨木。這些靜止不動的元素,具有使人寧靜的效果。沙面爬梳的形狀是交錯的格子狀,是為市松紋。
 
劉上鳴說,由於這附近沒有特殊景色,就以「坪庭」的概念在室內造一個景,希望客人可以坐在茶室裡面對這個景,把心靜下來。茶室往室內庭院延伸出去是櫞側,是室內和室外轉圜的空間。像是屋外的走廊一樣,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坐在這裡喝茶,享受天光;即使遇上下雨,雨水也不會直接潑進室內。
 


宇治金時抹茶冰淇淋。(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宇治金時抹茶冰淇淋。(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