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泠畫社到遷台,朱龍盦書畫見證大時代

2011-08-15 11:03

文/李欣怡

整理報導 1949年,政治的分割導致大時代的動盪,台灣近百年的書畫發展,卻因此吸納了大陸藝文渡海來台發展的精髓,所以戰後台灣的藝壇風格領導,便由日治時期的本土老畫家們,逐漸轉移至這批大陸的渡海諸家,對台灣的美術史發展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而朱龍盦便親身參與並見證這段美術史的發展。


朱龍盦的書法作品隸書中堂石門頌。(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朱龍盦的書法作品隸書中堂石門頌。(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朱龍盦先生(1907~1975),早在「西泠書畫社」成立第二年(約1926年)即與傅狷夫、王展如、高逸鴻等名家先後加入而為社友,亦為「十人書會」的第一代成員,於藝壇主要的書畫活動以「十人書會」及「壬寅畫會」為主,並與當時「七友畫會」等成員互為藝文師友,經年參與各種雅集、書畫展覽等活動。

 

藝壇多以朱龍盦書法及琴藝稱述其學,但從他將彰化警局宿舍命名為「六穉齋」,便可知其「詩、詞、書、畫、古琴、拳劍」皆為所好,甚至治印篆刻也有所涉獵,朱龍盦的書法作品運筆洗鍊穩重,呈現渾厚的氣質風格,而其山水畫之境地,以細筆繁密的風格為大宗、亦有簡筆疏朗之作品,藝壇公認其書畫齊名。


珍貴的繪畫原稿空山積雪。(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珍貴的繪畫原稿空山積雪。(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理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篇章,繼劉延濤百歲紀念展、七友畫會五十週年紀念展等之後,於建國百年特別策劃展出「朱龍盦105歲書畫紀念展」,讓民眾可以重新探究這一時代的風格與特色。

 

國立歷史博物館網站:www.nm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