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那片帶不走的風景,等待疫情過後再見吧

圖、文/murphybj4
 
陰雨綿綿,濕冷空氣劃過臉龐,初春的台北像極了遠在一萬公里外的都柏林,電視新聞報導著愛爾蘭總理重披醫袍為前線防疫做出貢獻,或許微不足道,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疫情做點什麼,對吧?


橫跨泰晤士河的倫敦塔橋。
橫跨泰晤士河的倫敦塔橋。


那年退伍後決定出走台灣去愛爾蘭打工旅行,有幸在途中順遊英國,去了倫敦及其周遭觀光景點,這次疫情爆發後再看到那些街景畫面,心裡的感慨與觸動又更加深刻,今早英國首相病情加劇住進加護病房,其疫情惡化的程度更是令人擔心。


走在倫敦街頭到處都飄散著濃濃的英倫氛圍。
走在倫敦街頭到處都飄散著濃濃的英倫氛圍。


英國從佛系防疫到如今禁足政策,風土民情的差異化在外人看來真的是大開眼界;從國外友人那得知全國性運動賽事、藝文活動基本上都全部取消了,這是繼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一次讓英國人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疫情嚴峻的狀況可見一般。


都柏林街道上的水果攤。
都柏林街道上的水果攤。


英國隔壁的愛爾蘭也在三月底宣布封鎖全國,一開始疫情升溫時在那讀書的朋友還在街道上被當地青少年叫囂說叫她滾回亞洲,而在那工作的台灣人也有因為在路上戴口罩而被欺負的情形,歧視的狀況因為疫情而被放大許多。


都柏林市區街景。
都柏林市區街景。


還記得那年在都柏林因為大風雪政府宣布停班停課,大家把超市搶購一空的畫面與現在因疫情擴散不得不屯糧待在家的景象似乎並無不同,唯一差別在於那時候的我們知道風雪什麼時候會停,而現在,我們沒有人知道疫情的終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