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能坐!從博愛座看台灣V.S.六國讓座文化

2019-03-27 18:10

文/MOOK景點家廖維仁 
 
讓座給老弱婦孺或不方便、不舒服的乘客,一直是我們教育裡的一部分,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但如今台灣的讓坐文化早已變質,在媒體渲染、道德綁架下,博愛座成了沒人敢坐的位子;讓坐好像成為了乘坐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枷鎖,而當良善的美意成了義務,是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


近年來台灣的博愛座,因魔人道德綁架、媒體報導渲染下,大眾多數不敢乘坐。 (圖/Unsplash)
近年來台灣的博愛座,因魔人道德綁架、媒體報導渲染下,大眾多數不敢乘坐。 (圖/Unsplash)


博愛座的美意
 
博愛座原名為優先坐,源起於北歐地區國家在實行無障礙環境中的一環,希望殘障人士能與一般人一樣正常搭乘運輸工具,也體現禮讓的精神。而博愛座的目的是為孕婦、傷者、病者、老人、孩童能有優先座位;但在設置博愛座後也因此衍生了許多道德問題與討論。


在捷運、電車上,讓不讓坐已衍生出許多問題與討論。 (圖/Unsplash)
在捷運、電車上,讓不讓坐已衍生出許多問題與討論。 (圖/Unsplash)


各國文化差異
 
讓坐文化在世界各國都行之有年,但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性、教育方針、治安、都有很大的關係,以下六個國家不同的讓坐文化,值得我們一一了解。
 
英國:在英國的文化裡,把座位留給最需要的人能完全解讀他們的讓坐文化,在英國老人讓座給學生、青年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如果讓座給老人會被視為一種歧視衰老的態度,且假如身體不適,英國的老人是不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
 
法國:在法國的文化裡,個人是主軸,所以每個人面對讓座都有不同的看法,假如在地鐵裡讓座給老人,可能得到對方的感謝或是被臭罵一頓皆有可能,在讓座前先詢問較為保險也不會讓對方感到被歧視。
 
美國:在美國的文化裡,老人們基本上都覺得自己身體硬朗,如果讓座會讓對方感覺被歧視,且在美國孕婦被視為一般人,但小孩卻被視為需要被讓座的族群,所以在美國看見老人將座位讓座給小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韓國:在韓國的文化裡,將座位讓座給長者是必須的,就算整個車廂人滿為患,長者席也會空著,假如遇到長者卻沒有讓座,是會被訓斥的,而因為韓國車廂內沒有設置孕婦專坐,假如遇到孕婦記得把座位讓給辛苦的媽媽們。
 
日本:在日本的文化裡,讓座和歐美國家相同,老人家不希望自己被讓座,會顯得自己很老、需要別人照顧,且以禮為重的日本人也不希望造成對方的麻煩,所以基本上都會推辭答謝,所以在讓座時要非常注意。
 
澳洲:在澳洲的文化裡,與歐美相同,大部分都不會讓座給長者,假如有小朋友則會主動讓座或是分出一定的空間讓小朋友能一起坐著,但在澳洲購買學生優待票的族群是必須讓座給購買全票的大人的。


在歐美的讓座文化裡,讓座的對象不是長者而是小孩。 (圖/Unsplash)
在歐美的讓座文化裡,讓座的對象不是長者而是小孩。 (圖/Unsplash)


媒體渲染影響
 
如今的台灣,車上的博愛座在大眾眼中已不是個可乘坐的座位,近年來因電視媒體的報導、渲染,衍生出了太多的爭執與爭議事件,導致大家都選擇寧願站著讓博愛座空著,也不願意坐上博愛座,深怕惹得一身腥。


媒體的報導、渲染下,普遍乘客們都已不敢乘坐博愛座。 (圖/Unsplash)
媒體的報導、渲染下,普遍乘客們都已不敢乘坐博愛座。 (圖/Unsplash)


正義魔人道德綁架
 
隨著智慧型手機、社群平台的普及,在網路上隨時都能看到所謂的「正義魔人」將民眾坐在博愛座上的照片,放上網路社群,以道德綁架的方式公審,甚至啟動肉搜找到該乘客,這樣的現象讓乘坐博愛座好似成了犯罪一般,矯枉過正的現象,讓讓座變成了義務,也就加劇了大眾不敢乘坐博愛座的狀況。


正義魔人的道德綁架,只會讓這個世界愈來愈糟糕,並不會變好。 (圖/Unsplash)
正義魔人的道德綁架,只會讓這個世界愈來愈糟糕,並不會變好。 (圖/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