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街景登日本雜誌封面!自我認同是一輩子的旅行

2019-03-06 17:35

文/MOOK景點家廖維仁   圖/Unsplash
 
台灣街景登上日本雜誌封面,而這次是老牌潮流雜誌「POPEYE」四月號的封面,在網路上又再度引起眾人的討論,有覺得值得驕傲同時也很鮮明的展現台灣在地文化的正方,當然也有覺得又在自爽且畫面雜亂衝突的反方;而自我認同對於台灣來說,一直是非常需要正視的課題,從歷史定位到國家、種族、家庭至個人,自我認同,是一輩子的旅行。


繼去年台南國華街登上BRUTUS後,今年又以台南北門路登上日本雜誌POPEYE封面。 (圖/POPEYE/BRUTUS)
繼去年台南國華街登上BRUTUS後,今年又以台南北門路登上日本雜誌POPEYE封面。 (圖/POPEYE/BRUTUS)


自我認同不只是一輩子的旅行,每一次旅行其實也在深刻的自我對話中再度探索與建構自我認同,這些價值觀、信念、角色立場、態度....種種自我認同的面向,運營了每個人的一生,也演繹了每個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

自我價值觀該如何建立?

 
自我認同的基礎裡需要價值觀做為參考,而價值觀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決定、需求、動機、行為以致人生,它是我們個人行為的統帥。
 
一個人的價值觀從出生開始,從家庭裡發跡,逐漸塑形,而價值觀體系是受制於人生觀與世界觀的,我們個人的價值觀在家庭與社會的交互影響下會產生不同的態度與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決定和人生。


價值觀的塑造,從人類誕生的那刻起於家庭中開始塑造。
價值觀的塑造,從人類誕生的那刻起於家庭中開始塑造。


總是在角色期待和自我意識中拉扯?
 
在自我認同的過程裡,角色期待扮演了重要的環節,角色期待是由我們個人所屬團體中的地位及團體的社會階層標準所訂定其角色應有的行為或特質。
 
而從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以為人子女、學生的身份在家庭中、學校裡去探索此角色它本身的角色期待,且過程與自我性格做拉扯去趨近於其角色;所以青少年時期的自我認同是最難卻影響最深遠的階段。
 
尤其在我們傳統的東方社會中,較為講究所謂群體生活、合群的教育環境與思想結構上,我們總是在自我與群我中拉扯,這會造成許多自我懷疑、不敢表達,想要努力趨近於家庭、學校、社會給予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在青少年時期給予我們的影響非常深遠。
角色期待在青少年時期給予我們的影響非常深遠。


在環境碰撞下不斷擴大的同溫層與舒適圈 !
 
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會反覆的與身處的環境碰撞,從小時候的家庭到青少年時期的校園乃至出社會後的職場,在這碰撞的過程中輕微一點就像擦撞,把劃破的傷口補起來就好,嚴重點就如同被打碎的玻璃,要融化後才能重塑完整的形體。
 
這樣的碰撞沒有好壞的區別,就是個必經的過程,且在重塑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要的和自己不要的,所以最後所塑造的自己,都是經環境碰撞後由自我選擇演變而來的。


與環境碰撞是自我認同必經的過程。
與環境碰撞是自我認同必經的過程。


總是被社會的標準與框架束縛著!
 
而在上述的角色期待與環境碰撞後,會面對所謂的社會標準,我們會被那些大眾化的成就、讚美、標準所要求,在這些以看似合理的鼓勵下所以藏的是各種壓迫式的期待。
 
這些以社會標準、價值來替自我或別人做評價的後果會造成很大的盲點,讓我們以為其實可以更好,但我們都忘了這些更好,其實只是某些社會的標準與評價,並不適用於任何人,而自我認同也會因社會標準而被忽略或掩蓋。


那些所謂的社會標準其實並不適用於任何人。
那些所謂的社會標準其實並不適用於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