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懷舊 桃竹苗鐵道風情

2014-09-25 11:30

文/MOOK編輯部
 
桃園、新竹、苗栗,山林丘陵遍佈,以五月桐最廣為人知,然而桃竹苗的魅力不僅於此,山林景觀與庭園餐廳相互映襯,是最佳的散步去處;承載自然變化以及時代變遷的懷舊鐵道、充滿藝術情懷的在地手藝,都值得遊客再三造訪。
 


桃竹苗72小時這樣最好玩 APP在App Store上架(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桃竹苗72小時這樣最好玩 APP在App Store上架(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從崎頂車站旁的小徑轉入,卻只見招牌而不見建築主體,走近一看,原來走下階梯便直抵候車月台,洋溢著無人車站的悠靜氛圍。
鐵道文化園區不在車站內,在走下階梯之前便得右轉循小徑上坡前進,不一會兒便抵達觀景台,在觀景台上欣賞風車徐轉、火車快飛、漁船慢遊、軍機呼嘯而過的多重景象。鐵道橫貫眼前,左前方的高大白色風車隨風緩慢旋轉,遠方是漁船往來的台灣海峽,青空則常有幻象2000飛掠而過,有機會將海陸空三種交通工具同時收納在前方這幅畫中。
 


崎頂鐵道文化園區(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崎頂鐵道文化園區(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沿著觀景台旁的樓梯往下,再循著林間密徑前行,不久便能抵達被列為崎頂子母隧道,循指標前進能親炙隱身密徑,這是日治時期遺跡。隧道建於1928年,因隧道內空間不足以做為電氣化工程使用,再加上台鐵調整路線,在1970年代後遭廢棄停用,但因為保存完整,在當地人士多方奔走下,於2005年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並整理為文化公園,讓遊客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裡,見證過往歷史。在隧道的牆上還依稀可見二戰時期的彈痕。


因應運煤而修築的內灣線,擔負運送沿途水泥、玻璃、木材、茶葉和石灰石等原料物資,早在1944年就開始動工,但因為太平洋戰事告急未能完工,直到光復後才繼續修築完成新竹至竹東路段,之後隨著開採石灰路、煤礦而延伸至內灣,在1951年9月10日,在內灣線特有的木臂式號誌燈的指引下正式通車,穿過山洞來到內灣。
內灣車站為內灣支線的終點站,踏出內灣車站,處處可見漫畫家劉興欽筆下的阿三哥與大嬸婆迎接人們的到來,街道的電線桿上還有機器人呢,這些漫畫人物將故鄉妝點得趣味十足!漫步在平房為主的街道上,迎面而來的野薑花粽香,引人垂涎三尺;板條、麻糬、擂茶……,還有各式各樣的客家料理,別擔心會餓著肚子。
 


內灣支線(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內灣支線(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勝興車站雖然因舊山線已於1988年停駛廢棄不用,但這條舊山線成了懷舊的新據點,原名「十六份驛」的勝興車站,建於1912年,因高居海拔402.236公尺處,以致於經過此地的火車,都得費力地爬上勝興。獨特的站房結構,山牆突出的三角造型、屋簷下鋸齒狀造型與米字型木柱,整座建築從售票窗、候車室、站長室到月台、鐵道,依然完整保有昔日的樣貌。


絕美的地震遺跡(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絕美的地震遺跡(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